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防控
日本主流时政期刊《周刊经济学人》(2020.7.7)近日刊载经济学者田代秀敏的文章称,中国抗“疫”取得成果的背后,在于人工智能(AI)和大数据构建的风险管理体制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该篇题为《“无现金经济”封堵新冠疫情》的文章在开篇指出,(国际社会)普遍认为中国抗“疫”成功,得益于举国体制。然而,更重要的原因是基于改革开放42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。
文章称,从根本而言,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有利于封堵疫情。中国人喜欢用围墙划分界限。无论是传统的“四合院”,还是现代化的高层商品房,其周围均设有围墙。这有助于遏制新冠病毒在城市中的扩散。再加上基层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方面运转良好,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封城等特殊情况下,管理居民进出,并代替居家隔离住户外出购物、倒垃圾等,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。
文章认为,居委会工作人员与住户之间之所以能无缝协作,源于中国社会的数字化:无论是联络,还是外出代购的费用支付,只要有智能手机便可包办一切。并指出,近几年,在互联网企业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激烈竞争下,中国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最先进的“无现金经济”。
文章称,中国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二维码。民众只需配合扫码,便可实时掌握个人移动、购物等情况。AI通过大数据可计算出病毒感染风险,并定向发送给各智能手机用户。这对于遏制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文章同时指出,实时数据与AI的应用,在支援企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例如,在中国的商业银行,网上申请紧急融资只需约两个小时便可完成。地方政府应用AI分析大数据,可把握所辖重要企业的财务状况。在所辖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之前,即便企业未提出申请,(地方政府及银行)也能根据AI测算的结果,为企业精准输血。这正是令人震惊的“中国速度”。
文章称,经济发展与技术应用近年来还推动了中国人社会行为规范的变革。人们随身携带手机,以及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,使得个人社会信用可视化、分值化。文章称,AI测算的个人信用值包含五要素:个人特性、支付能力、还款情况、人脉、品行。其中“品行”包括“不说谎”“不骗人”“严守时间”等具体细则。如果个人信用值偏低,将影响到个人申请住房贷款、预订酒店、搭乘航班等日常活动。
文章最后强调,以往的印象中,不少中国人缺乏金钱、时间观念。如今中国人的思维与行动正发生彻底改变。